<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公开数据统计
        主动公开
        288371条
        依申请公开
        100条
        依申请数量
        291条
        依申请办结数量
        224条
        公开信息排行
        • 本月排行
        • 年度排行
        • 市乡村振兴局

          (18)
        • 市政府办

          (16)
        • 市水利局

          (12)
        • 市自然资源局

          (11)
        • 市科技局

          (7)

        石泉县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索引号 719776475-GK-2021-0080 发布日期 2021-04-17 18:26
        来源 石泉县
        内容概述 石泉县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字体: 分享:
        2021年4月13日在石泉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石泉县人民政府县长 周耀宜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和“十三五”工作回顾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错综交织的风险挑战和多重叠加的困难压力,我们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综合施策,靶向发力,凝心聚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走过了“十三五”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最为艰辛的一年。虽然部分经济指标增速出现下滑,但发展质量有所提升,疫情防控、脱贫攻坚、全域旅游、生态环保、民生保障成效显着,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全年实现生产总值83.02亿元、同比下降12.5%,规上工业增加值下降26.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下降5.8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6%,降幅较一季度收窄14.5个百分点、17个百分点、32.33个百分点、18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4.5%、8.1%。
          疫情防控扎实有效。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总要求,坚持外防输入、内防扩散“两手抓”,率先实行“四排查、三隔离、两限制、一防护”举措,在较短时间内一举切断了疫情传播链条。疫情防控转入常态化后,抢抓机遇建成规范化发热门诊13个、发热诊室7个、核酸检测实验室3个,日检能力达到3380份,完成核酸检测31967份。严格实行重点单位、重点场所联防联控,强化境内外中高风险地区来石返石人员、冷链食品物品管控,追踪排查检验检疫问题物资2批次,全部得到安全妥善处理,实现了全年“零感染、零疑似、零确诊”的重大战果,为恢复经济增长注入了强大的信心和动力。
          脱贫攻坚圆满收官。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始终保持攻坚态势,慎终如始推进“八个一批”工程,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现行标准下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紧扣稳脱贫防返贫,完善“三有三稳三增”奖补政策,实施消费扶贫“7321”行动,叠加带动10282户贫困户发展产业、14375人贫困人口就业。建立“三完善、三支撑、三保障”机制,138个集中安置点后扶工作进展有序,“幸福家园·智慧后扶”平台上线运行。扎实开展“三比一提升”“三排查三清零”百日冲刺和“对标补短”工作,顺利通过国家脱贫攻坚普查和省级成效考核,工作质量始终保持“市前茅省一流”水平。
          经济运行稳步恢复。坚持抓“六保”促“六稳”,因时因势出台推进复工复产和稳就业“九条措施”、促进消费“九条措施”等政策,千方百计提振信心。成立促进经济恢复性增长领导小组及“一办八专班”,统筹力量稳增长。项目建设克难推进,组建项目前期攻坚组,策划项目487个总投资659亿元,向上争取资金22.54亿元,实施重点项目186个,建成投产投用98个,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扭负转正,增长5.5%,居全市第三。市场主体加快复苏,落实各类惠企政策,创新设立应急纾困基金缓解企业“燃眉之急”,统筹各类资金3096万元,1-11月实施减税降费2455万元,提供融资担保贷款1.19亿元、创业担保贷款7660万元、企业纾困基金2200万元、还贷周转金2735.6万元,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全年新增“五上”企业19户,净增市场主体2011户、逆势增长13.86%,非公经济占比达63.4%、居全市第一。居民就业保持稳定,坚持援企稳岗保存量、就近转移扩增量、岗位安置兜底线,落实线上招聘、包车接送、动态监测硬核举措,新增城镇就业1309人,转移农村劳动力4.5万人。
          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坚持“一三相融、接二连三”,持之以恒调结构,三次产业结构比优化至12.9:45.6:41.5,三产占比提高4.7个百分点。全域旅游迈上新台阶,池河明星、五爱旅游村盛大开园,秦巴风情园、汉江古城业态更加丰富,新增国家3A级景区2个、省级旅游特色名镇1个、省级以上乡村旅游重点村和示范村2个,旅游接待人数及综合收入均恢复至上年的95%。工业经济实现新突破,新建标准化厂房3.1万平方米,新增千万元以上入园企业7户,加和五金建材、康达电子产业园、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等一批产业项目投产,工业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现代农业取得新进展,聚焦“五大产业”,建成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1个、市级现代园区1个、龙头企业3个、省市产业化联合体2个,“石泉黄花菜”“六台山茶叶”获得绿色产品认证,柏盛公司获评“汉江流域名优农产品品牌企业”。
          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紧扣“三宜”石泉定位,协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城镇化。生态环境不断好转,深化大气污染防治攻坚,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56天,创历史最优水平。深化河湖长制,“一河一策”推进重点流域治理,完成13个镇级水源地保护区划定,建成污水处理设施8处,汉江水质保持Ⅱ类标准。完成营林造林10.61万亩,防治松材线虫病3万亩,修复矿山损毁面积76.4亩,生态环境质量连续两年居全省第五、全市第一。城乡面貌颜值提升,县城北环路、向阳路东段、杨柳路及6个老旧小区改造全面完成,红花南片区开发、西关棚户区改造等项目加速推进,饶峰、中池片区垃圾填埋场全面竣工,县城、经开区供水工程启动实施。石宁高速、通用机场连接线、桑栖旅游环线加快建设,S527喜熨路隧道工程正式开工。实施农村交通项目60个,开通县城至中池公交线路,新增通村客运车辆15辆,群众出行更加便捷。国家卫生县城周期复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二类县”通过验收。
          发展活力竞相迸发。坚持以改革激活力、增动力,9大类33项改革扎实有效,财政、司法和市场监管体制改革全面完成。科技创新步伐加快,新建市级专家工作站1个、食品研发中心2个,净增科技型中小企业20家,推广新技术12项,登记科研成果5项。“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完成86项行政许可事项划转工作,创新“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政务服务模式,企业开办、社会投资项目审批时间压减至0.5个和90个工作日。开放招商成效斐然,全年引进项目75个,实现到位资金87.3亿元,石泉湾旅居康养、自嗨锅餐饮料理包生产基地一期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落户石泉。
          社会事业统筹发展。带头落实“过紧日子”要求,集中有限财力保民生,完成民生投入20.23亿元,11件民生实事有序推进。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智慧教育经验做法在全省交流推广,高考一本上线率增长2.1%,考入“双一流大学”人数增长1.5%。医疗体系不断健全,建成120急救指挥中心、7个特色专科和24个农村卫生服务中心,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持续提升。文化事业亮点纷呈,鎏金铜蚕文化唱响央视《乡村大舞台》,代表安康接受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验收获得优异成绩。社会保障更加有力,完成县中心敬老院改造,新建、改建养老服务站3个,医保基金监管持续加强,社会救助政策全面落实,农村低保覆盖率由3.05%提高至5.23%。平安建设巩固提升,扫黑除恶“六清”任务“动态清零”,信访工作“四率一占比”保持全市前列,成功处置“11.1”粗苯运输罐车侧翻泄漏事故,守住了“四个不发生”底线。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持续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扎实开展赵正永案以案促改,“四个意识”更加牢固,“四个自信”更加坚定,“两个维护”更加坚决。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主动报告、通报重大事项,142件人大代表建议、86件政协委员提案全部办结,满意率均达100%。坚定不移推进政府廉政建设,严查领导干部违规插手干预工程建设和矿产资源开发,以及漠视侵害群众利益、违规收送礼金和执法司法领域突出问题,驰而不息纠正“四风”,政风行风和干部作风持续改进,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氛围更加浓厚。
          各位代表,2020年工作的全面完成,为“十三五”画上了圆满句号。“十三五”时期,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沉着有力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埋头苦干,砥砺前行,交出了一份厚重提气的时代答卷,谱写了石泉发展史上的辉煌篇章。
          这五年,我们聚力追赶超越,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全县生产总值较“十二五”末增长20.4亿元,年均增长8.37%,始终保持全市第一方阵,县域经济综合监测排名进位至全省第22位,荣获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奖;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12.5亿元,是“十二五”的2.43倍;税收占比由“十二五”末的58.38%增长至86.0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十二五”末的10.9亿元增长至29.66亿元,年均增长11.75%;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7%和9.3%,收入比由2.98:1缩小至2.45: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大关。成功摘得全域旅游示范区金字招牌,旅游接待人数及综合收入较“十二五”末增长161.32%、236.67%,年均增长12%、17.9%,旅游战略性支柱产业地位更加突出。率先建成全市首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人才和要素效应日益凸显,累计培育“五上”企业150家,古堰园区跃居全省198个重点县域工业集中区第9名,跻身首批省级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初步实现农业绿色化品牌化休闲化。五年建成省市现代园区31个、龙头企业21家、产业化联合体5家、家庭农场25家,绿色高端的农业产业体系基本形成,“石泉蚕丝”“石泉蚕桑茧”“石泉黄花菜”等名优特色产品叫响全国。
          这五年,我们聚力扩容提质,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坚持以“12821”城镇体系建设为抓手,完成江南、东延、杨柳3个新区开发,形成了“一江两岸三大组团”格局,县城骨架拉大1.5倍,人口净增3.14万,城镇化率达48.19%,较“十二五”末增长6.38个百分点。城镇品质不断提升,建成城关、后柳等5个省级特色旅游名镇,池河国家重点镇、省级示范镇及熨斗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建设提速,城关文化旅游街区入选省级历史文化名街区。交通体系不断健全,阳安铁路复线正式通车,石宁高速加快建设,建成跨汉江大桥5座,改造提升国道3条,新建和改建县乡路、村组路及产业路1329.7公里、便民桥365座。水利建设再掀高潮,建成县城饶峰河口、喜河王家庄、富水河熨斗段3个防洪工程,红花沟排污排涝泵站投入使用,杨柳国家水保示范园获命名,完成县城第二水厂、江南水厂建设,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673个,解决了14.36万人饮水问题。配套设施不断完善,改造农村电网793.67公里,新建通信基站95个,所有行政村通动力电和4G网络,所有农户通照明电,广播电视实现“户户通”。城乡环境更加宜居,创建省级以上卫生镇8个,打造美丽宜居示范村37个。
          这五年,我们聚力改善环境,生态优势更加厚实。牢牢扛起生态环保政治责任,创新建立环境保护“六大机制”及督查巡查机制,持续深化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扎实推进“三大保卫战”,狠抓“三禁、两治、一防”,完成县城水源地周边44户居民搬迁,清理养殖网箱379口,建成污水处理厂12个、污水处理站23座、区域性垃圾填埋场4个,实现了城镇污水处理全覆盖、生活垃圾收转运一体化,4个标准化空气、水质自动监测站及河湖长智能巡查平台建成使用,空气和水环境质量保持省市前列。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整改销号中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5个,排查整治秦岭生态“五乱”问题8个,关闭矿山15处,拆除违法建筑13121.2平方米,治理水土流失177.4平方公里,造林绿化35.84万亩,退耕还林8.9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5.8%,县域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提升。
          这五年,我们聚力守正创新,改革开放坚实有力。坚持走创新发展之路,联合高校、科研院所设立市级专家工作站5个,研发新产品46个,推广新技术19项,创新工艺7项,申请专利32项,科技进步贡献率达32%,奥邦锻造荣获全国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区二等奖。重点领域改革持续加力,完成中省改革任务546项,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改革、党政机关公车改革及养老保险改革顺利完成,池河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序推进,150个村产权制度改革扎实有效。“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194个事项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200个高频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政务服务事项网办率达90%以上。开放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与常州金坛、西安莲湖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与6所高校、4个“500强”企业建立人才战略合作关系。累计引进项目274个、到位资金445.82亿元,招引各类人才118名,实际利用外资850万美元,完成外贸进出口额10645万元。
          这五年,我们聚力普惠共享,人民生活更加幸福。五年完成民生投入85.83亿元,年均增长9.23%。如期实现整县脱贫目标,整合各类资金12.15亿元,完成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496个,培育各类产业项目经营主体1600余个,“八个一批”扶贫政策全面落实,74个贫困村、14051户38427人全部脱贫。始终把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健全创业就业政策体系,统筹城乡创业就业工作,“三促”扶持创业经验在全国交流。深化教育“三五三”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十五年免费教育,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创新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群众就医更加方便。全面推行“和谐社区·幸福家园”模式,建成保障房5865套29.33万平方米,“住有所居”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覆盖城乡、便捷高效,社保政策精准落实、保障有力。全面推行书记民情“三本账”制度、“三共六制”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精神文明建设“六进六治六立”工程,扎实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社会公众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这五年,我们聚力争先创优,多项工作走在前列。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国家农村职成教育示范县、省级文明县城等国家和省级荣誉表彰65项,承办全国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现场会、全省“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现场会、全省医改工作现场会等国家和省级现场会14次,23项创新工作被全国、全省推广,财政绩效管理工作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和省政府表彰奖励。相继入选全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县、第四批全国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县、省级县域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试点县、全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县。三次获得省级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好”格次、全市目标责任考核“优秀”格次。
          各位代表,五年的历程充满艰辛,五年的成就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统揽全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和县政协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历届政府班子开拓创新、砥砺奋进的结果,更是各条战线勠力同心、以干克难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和关心、支持石泉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成绩令人鼓舞,经验弥足珍贵。五年的实践,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宜游、宜业、宜居“三宜”石泉定位,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始终把改革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把开放作为制胜未来的必由之路,以改革开放激发新活力,培育新动能,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积能蓄势;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民生至上,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扎实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真抓实干。紧盯“市前茅省一流”目标,以事不避难的精神直面问题、克难攻坚,以敢为人先的气魄创一流、树品牌,扎实推动各项工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产业链条短,集聚度低,龙头企业少,市场竞争力不强,抗风险能力较弱;人才短板问题突出,创新引领能力不足,加之缺少大项目支撑、大企业带动,发展后劲仍显不足;财政实力薄弱,增收空间有限,刚性配套支出连年增长,保障发展能力不足;大交通格局不优,高铁、航空等新基建发展滞后,出境交通仍不够高效便捷;环保约束加大、用地管控趋紧、要素成本升高、风险隐患增多;一些部门执法“宽松软”、服务“慵慢虚”,依法监管和服务发展的能力弱,营商环境仍显不优;政府工作中还存在不扎实、不深入等问题。但问题再多,总有解决的办法;矛盾再大,总有突破的路径。对这些问题,我们将在实干中寻找良策、在攻坚中破解难题。我们坚信,有县委的坚强领导,有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有全县人民的奋力拼搏,我们一定能排除万难、克难奋进,在新的征程上取得更大的成绩!

          二、“十四五”发展思路和目标任务

          县委十五届九次全会对我县“十四五”时期的发展战略、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进行了系统谋划。县政府按照目标定位编制了“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提请本次人代会审议。
          “十四五”时期是我们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更是我们扎实推动石泉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立足新发展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但机遇大于挑战。从发展机遇看,国家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汉江生态经济带、西部大开发,支持革命老区发展、京津水源地等重大战略,将带来多重发展机遇;省委、省政府对陕南绿色循环发展的定位,将催生更多政策、项目、资金等要素向石泉汇聚;市委、市政府“三区一基地一枢纽”战略定位、“一核、两心、两带、多点”新型城镇化格局,以及打造富硒产业、旅游康养、新型材料三大千亿级主导产业集群都将石泉作为重要增长极。从自身优势看,通过“十三五”时期的追赶超越,基础设施完备、主导产业坚实、公共服务便捷、营商环境良好、社会治理高效,为“十四五”规划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只要我们精准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定会趋利避害、大有可为。
          “十四五”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通落实“五项要求”“五个扎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扩大开放为突破,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强化“系统思维、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历史思维”,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和谐稳定,奋力谱写石泉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把石泉建设成西北生态经济强县,为2035年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十四五”目标任务是: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形象好、社会安。
          ——经济强,即建成西北生态经济强县,主导产业鲜明、支撑力强,地区生产总值总量在“十三五”基础上翻一番,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县域经济综合监测排名保持在全省20位以前。
          ——百姓富,即脱贫成果得以有效巩固,乡村振兴取得重大进展,创业就业更加充分,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在“十三五”的基础上翻一番,增速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人民群众生活富裕无忧。
          ——环境美,即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保护好秦岭、巴山和汉江水源地,始终保持石泉天蓝、水清、山绿、地净,生态环境更加优美,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城乡环境更加宜业宜居。
          ——形象好,即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推进,社会文明程度明显进步,营商环境不断优化,“鎏金铜蚕·丝路之源”“鬼谷子故里·智慧之乡”“秦巴水乡·石泉十美”三大文化和旅游名片声名远播,石泉对外开放的形象更加美好。
          ——社会安,即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以平安石泉建设为统揽,持续深化法治石泉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推进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保石泉始终和谐安定。
          做好未来五年的工作,要始终坚持建设全国“两山”示范县、全国文化旅游名县、西北生态经济强县“三县”定位,奋力实现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形象好、社会安“五大”目标,全面提升绿色化、集约化、协同化、融合化、数字化“五化”水平,突出好项目、好产业、好平台、好环境、好生活“五好”重点,强化创新驱动、开放带动、党建推动“三动”保障,以“35553”战略布局引领石泉高质量发展。
          各位代表,“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凝聚了全县人民的智慧,汇集了全县人民的愿景,是指导我县今后五年发展的总纲。本次人代会审议通过后,我们将逐年分解实施,逐年报告执行情况。

          三、2021年主要任务

          五年看头年,起步是关键。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加快经济恢复性增长,推动民生事业稳定发展,事关长远,意义重大。我们将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通落实“五项要求”“五个扎实”,紧扣县委“十四五”“35553”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持续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统筹发展与安全,全力以赴扩投资、强产业、壮实体、优环境、惠民生,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为:生产总值增长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8%。
          (一)坚持精准施策,全力稳定经济增长。始终把稳增长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聚焦“六稳”“六保”,抓关键强支撑,加快推动经济恢复性增长。
          突出抓好项目建设。牢固树立“一切盯着项目干、一切围着项目转”的鲜明导向,落实“深、准、快、优、厚”要求,扎实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年”。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强化项目审批、用地、用水、用电、用气及外围环境保障,突出抓好50个高质量重点项目,带动全年完成投资100亿元以上。按照“前期项目抓落地、落地项目抓开工、在建项目抓进度、竣工项目抓投产”的思路,做实做细古堰及池河园区污水处理、云雾山鬼谷岭景区中线三期、通航小镇开发等20个高质量重点前期项目,成熟一个、上马一个,争取及早开工建设;推动本草溪谷道地中药材生产加工、县城基础设施等122个重大项目如期开工建设,加快金蚕小镇、石宁高速等17个项目建设进度,确保池河园区标准化厂房一期等93个项目建成投产投用。紧盯国家宏观政策和中省投资导向,以产业项目为重点,精心策划一批重大项目,确保项目储备保持在300个50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比重达60%以上。压紧夯实部门“一把手”向上争取项目资金责任,出台部门向上争取奖励办法,力促全年争取各类资金22亿元以上。
          持续壮大园区平台。强化以“亩产论英雄”导向,以经开区、农业园区、旅游景区为重点,打造承载发展、集聚要素、壮大产业的关键平台。做强做优省级经开区,启动古堰园区拓展区一期、富硒食品产业园污水处理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古堰半岛综合服务中心、池河园区东西大道、南北大道及小微企业孵化基地,确保古堰园区标准化厂房二期、池河园区标准化厂房一期投入使用,全年新增标准化厂房4万平方米,引进落地投资过千万入园工业企业5户。扎实推进旅游景区创建工作,突出抓好鬼谷岭5A级景区、雁山瀑布4A级景区和秦巴风情园、后柳水乡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加快完善农业园区基础设施,提升农业产业集约化水平,建成高标准农田2.37万亩,培育认定市级以上农业园区3个,新建县级农业园区10个。
          不断激活市场主体。把保市场主体摆在更加突出位置,集中优势资源和力量,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落实落细降低成本、减税降费、援企稳岗、奖励扶持等政策,“一企一策”针对性地解决企业用水、用电、用气和用工难题,支持企业达产达效,实现满负荷生产。狠抓中省一揽子金融优惠政策落地,深化企业金融顾问、政银企对接制度,管好用活企业还贷周转金、应急纾困基金,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杠杆作用,破解企业融资难题。坚持政策优先倾斜、资源优先配置、项目优先安排、服务优先保障“四个优先”,加大重点企业培育力度。统筹抓好“个转企”“小升规”工作,积极推动成熟企业“入规纳统”,力促全年新培育市场主体2200户以上,其中法人企业380户以上,新增“五上”企业32户以上。
          (二)坚持融合发展,全力提升产业质效。把产业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加快构建符合“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发展要求的产业体系,切实增强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
          扎实推动工业提速增量。突出以富硒食品、蚕桑产业、装备制造、电子线束产业为重点,发挥省级经开区产业、人才和要素聚集作用,下大力气扩总量、育增量、优存量、提质量。支持菜字头食品、柏盛魔芋、天成丝业、奥邦锻造、加和五金等重点企业做大做强,推动自嗨锅一期、清水黄花菜生产线等项目投产,形成新增产能。坚持无中生有、创新发展,围绕打造“西部地区电子线束产业基地”目标夯基垒台、立柱架梁,支持宁波康达、友泰智、康普鸿等企业扩大产能,聚力引进1-2家全产业链龙头企业,布局建设新社区工厂18家以上、家庭工坊77个以上,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社区工厂“占领高地”、家庭工坊“铺天盖地”的良好局面。深化县级领导和部门包联重点工业企业机制,推动工业经济稳健运行,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户。
          扎实推动旅游提档升级。围绕建设全国文化旅游名县,扎实推进鬼谷岭景区二期建设,启动云雾山东线旅游开发,加快池河金蚕小镇、后柳水乡、喜河水韵江南休闲度假区建设进度,确保本草溪谷年内开园。重点抓好石泉湾旅居康养项目,打造独具石泉特色的旅游康养生态圈。联合东部华侨城、上海蜗窝、莫干山民宿协会以康养度假、精品民宿、运动营地、主题商业为重点,推出一批有人文内涵、有时尚元素、有消费群体的旅游品牌和精品项目,提高旅游商品吸引力和附加值。常态化开展“丝路之源·十美石泉”“县太爷巡游”等文旅活动,精心办好春季秦巴民间文化、夏季鎏金铜蚕文化、秋季鬼谷子文化、冬季“庖汤会”美食文化旅游节品牌活动。落实促消费“九条措施”,加快培育汉调二黄、花鼓等小剧场,打造文化演艺、体育赛事等热点,不断扩大旅游输入性消费,带动健康养生、休闲度假、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确保旅游接待人次及综合收入“双增长”。
          扎实推动农业提质增效。紧扣农业绿色化品牌化休闲化目标,坚定发展“桑、畜、菜”三大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发展“魔芋、茶叶、渔业、中药材、核桃”五大特色产业。立足石泉农业发展现状与现实需求,凝神聚力育龙头、抓产业化联合体,做实“一产奠基、二产支撑、三产提升”的产业链条,推动农业产业“农头工尾”“粮头食尾”式融合发展。全年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6个、产业化联合体6个。深化“两品一标”认证,确保黄花菜、珍爱桑产品、柏盛魔芋、良田大米获得绿色产品认证。全面启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
          (三)坚持接续用力,全力促进乡村振兴。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坚持“五业并举”,实施“五大提升”,建设“五美乡村”,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巩固脱贫攻坚成效。把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摆在突出位置,落实好五年过渡期“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三个总体稳定”。健全完善“五位一体”稳脱贫防返贫机制,突出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等重点,常态化开展监测预警,持续跟踪收入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做到及时发现、精准帮扶、动态清零。加强扶贫资产后续管理,确保长期发挥效益。继续坚持涉农资金整合方向,持续加大投入力度,逐步推进教育、医疗和住房保障等政策均衡化。持续抓好8个100户以上易地搬迁安置点示范点建设,确保搬迁群众尽快融入新社区、适应新环境、享受新生活。
          夯实乡村产业基础。大力实施产业振兴“五十百千万”工程,提升乡村产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质量效益。聚焦“三大主导产业”“五大特色产业”,发挥天成丝业、柏盛魔芋、及食雨蔬菜、正兴黄花菜、双樟牧业龙头作用,带动养蚕规模达到7万张、生猪出栏15万头、蔬菜种植7.2万亩、魔芋种植4万亩。持续深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实施订单种养、产业托管、股份合作、土地流转、劳务用工等带贫益贫模式,把农户有效镶嵌在产业链上,实现持续稳定增收。推广“总部企业+新社区工厂+家庭工坊”模式,依托社区工厂、家庭工坊,加快培育电子线束、毛绒玩具、农产品初加工业,让群众就近就地就业。把乡村振兴与全域旅游结合起来,加快推进杨柳田园新区、中池花海、智谷康养农耕文化休闲体验综合体等10个农旅融合示范区建设,使农庄变景区、农房变民宿、农民变股东。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科学编制乡村振兴总体规划,统筹架构“五个振兴”四梁八柱。持续完善城镇及村庄规划建设,着力提升村庄发展条件,优化农村空间布局。坚持示范引领,聚力打造池河、后柳、云雾山3个乡村振兴示范镇和明星、五爱、胜利、中坝等12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加强农村交通、水利设施养管,完成农网改造124公里,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创建数字乡村示范点1-3个。抓好群英、长岭古村落保护与利用,建成古村落民宿集群1处。扎实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专项整治,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抓实抓好“八清一改一绿化”,统筹农村改厕和垃圾、污水、黑臭水体治理,梯次提升净化、亮化、美化水平。深入推进“六进六治六立”工程,持续深化书记民情“三本账”、镇村工作一体化,探索形成乡村治理创新的“石泉模式”。
          激发乡村发展活力。持续深化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农村土地确权和宅基地制度改革,盘活农村资源要素,提高综合利用效益,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源头活水。加快发展乡贤经济,深挖在外人才“富矿”,以亲情乡情为纽带吸引人才回乡、项目回迁、资金回流,示范带动工商资本下乡,不断激发农村发展活力。持续深化“能人兴村”战略,培育高素质农民2000名以上,认定新时代职业农民80人以上。加强农村科技和公共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扎实开展“百名技术干部进百村”活动,推动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各类技术资源向农村集聚,提供多元化农业生产服务,带动更多农户进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四)坚持补短强弱,全力推动城乡融合。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产城融合、基础配套、服务跟进,集中力量补短板、强弱项,推进城乡一体、融合发展。
          持续提升县城品质。围绕建设精致城市目标,因地制宜,适度超前,持续加强老城、江南、杨柳和太阳岛片区开发,开工建设汉江四桥、太阳岛环线,确保通用机场连接线西线年内通车,不断拓展县城发展空间。扎实推动城市更新行动,启动汉江古城滨水生态慢行系统建设,加快向阳路西段、滨江大道、秦巴路改造步伐,同步实施雨污分流、给排水工程,力促现代物流园区、杨柳片区健身中心、滨江公园体育运动提升等项目建成投用。高品质推进东三角地综合体、红花北片区开发项目,抢抓机遇抓好缫丝厂小区、珍珠泉东小区、老冰棍厂小区、栲胶厂原职工家属楼小区、老消防队家属楼小区等16个老旧小区改造,重点补齐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短板,鼓励有条件的小区加装电梯,完善住宅功能,提升居住品质。
          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坚持规划引领、设计赋能,高质量完成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不断优化城乡功能配套。坚持“公路围绕产业建”,抓好S527喜熨路一期、本草溪谷、雁山瀑布、明星村旅游公路项目,破解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加快构建现代化交通体系,协调推进石泉、池河火车站货运站场扩建,联合上港集团安康“无水港”建立公海铁多式联运机制,全力争取开通汉中至安康“绿巨人”动车组,打通石泉对外开放大通道。抢抓“新基建”机遇,谋划和布局一批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项目,建成5G通信基站40个。加快“气化石泉”步伐,完成城关、池河LNG应急调峰储配设施、池河天然气利用项目,推动天然气管网向池河、江南新区延伸,确保县城气化率达89.5%以上、中心镇气化率明显提升。统筹抓好县城供水、经开区供水及子午河、汶水河两河段防洪工程,提升城镇供水和防洪保安能力。坚持城关、后柳、池河“三镇一体”发展,抓实抓好池河重点示范镇建设,加快重点集镇和农村社区综合配套,让有条件的农民就地就近市民化。
          不断强化精细管理。健全完善城市创建长效机制,巩固提升省级文明县城创建成果。下足绣花功夫加强城市管理与服务,持之以恒重拳整治乱停乱放、油烟污染、噪音扰民和城乡结合部“脏、乱、差”等顽症痼疾,规范发展地摊经济、夜间经济,扎实推进城市垃圾分类管理。常态化开展“一盔一带”“车让人·人守规”文明交通实践活动,实施城区重点时段“治堵保畅”行动,营造文明有序、安全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下大力气规范小区物业管理,推进物业服务标准化建设,探索开展物业管理绩效评级考核,提升物业管理精细化水平。强化规划刚性约束,严查未批先建、批小建大、乱占乱建等违法行为,依法规范城镇开发建设秩序。
          (五)坚持标本兼治,全力打造生态典范。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保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统筹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着力厚植生态优势。
          加大污染防治力度。落实生态环保“六大机制”和督查巡查机制,严格执行好河湖长制、矿长制、林长制,扛牢压实生态环保政治责任。聚焦污染防治能力现代化,建成子午河水质自动监测站,抓好污水处理厂“集中打包、公开招标、专业运维、全程监管”试点工作,完善环境监测应急体系。持之以恒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面加强区域禁放烟花爆竹、全域禁烧作物秸秆等工作,持续开展河湖“清四乱”行动,实现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20天以上、地表水稳定保持Ⅱ类标准以上。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统筹推进矿山损毁土地复垦和生态环境修复工作。强化生态环保联合执法检查,以“零容忍”的态度严惩各类违法行为,牢牢守住生态红线。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统筹做好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工作。加快编制秦岭生态环保规划分区保护详图,建立“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深化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加强矿山生态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抓好6个采石类矿山“绿色矿山”创建工作,让绿色成为矿山最靓底色。严格落实汉江“十年禁渔”和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四清四无”要求,加强汉江流域水环境保护,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完成营林造林5.7万亩,坚决遏制松材线虫病疫扩散蔓延。统筹推进秦岭区域农村生活污水及池河、饶峰河流域水环境治理,筑牢秦岭、巴山和汉江生态安全屏障,打造秦巴生态环境保护最佳区域。
          (六)坚持改革开放,全力打造发展热地。围绕构建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持续用好改革创新关键一招,不断增强追赶超越内生动力。
          深化改革创新。统筹推进中央和省委部署的各项改革任务,聚焦“六稳”“六保”难点和堵点问题,加大切口小、见效快“微改革”力度,以改革之功收高质量发展之效。坚持以管理创新提升发展质效,支持经开区理顺管理体制,完善经开区投资开发公司法人治理机构,使其在高质量发展中挑大梁、担重任。突出以石泉发展投资集团为龙头,加快投融资平台整合升级,更好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市场发展。有序推进蚕种场和水务集团改革。更加注重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提质升级,抓住经开区科技经济融合试点机遇,加快建设经开区创新中心,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持续深化校企、院企合作,发挥各类专家工作站、产品研发中心、技术中心等科创平台作用,“揭榜挂帅”开发特色产品,开展技术攻关,确保推广运用新技术10项以上,登记科研成果5项以上。
          狠抓双招双引。始终把“双招双引”放在“头版头条”位置,加快完善招商引资决策机制和政策体系,推动“招商”向“择商”转变、“引资”向“选资”转变。紧盯全域旅游、富硒食品、生态康养、电子线束、蚕桑等产业,重抓领导带队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更大力度地“走出去”“引进来”,确保引进一批品牌优、质量高、效益好、“能打粮食”的重大产业项目。突出以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为重点,瞄准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更加精准有效地促进电子线束、智能制造等产业全链向石泉转移,确保全年到位资金96亿元以上。落实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和“四个亲自”要求,扎实推动线索项目尽快签约,已签约项目尽快落地,形成投资实物量。创新机制引入一批高层次、紧缺型人才,支持企业柔性引进高端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形成稳固的人才支撑体系。
          优化营商环境。深入贯彻中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着力破难点、疏堵点,打造快捷、高效、可预期的发展环境。全面完成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任务,不断提升行政审批质量和效率。探索推行生产许可、项目投资、证明事项等承诺制,加快实施“证照分离”,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创新监管理念,完善“双随机一公开”和“互联网+监管”制度机制,对新产业、新业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以“宽进、快办、严管、便民、公开”的良好环境,促进新兴产业健康发展。切实发挥市场主体服务中心作用,坚持全程“领办、帮办、代办”,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扎实推动重点服务领域高频事项“最多跑一次”“一件事一次办”,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坚持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项目建设和企业运营中的“强买强卖、恶意阻工、吃拿卡要”等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始终保持高压态势。
          (七)坚持人民至上,全力保障改善民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要求,倾心用力办好民生实事,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红利。
          织密就业保障网。突出减负、稳岗、扩就业并举,落实落细惠企纾困和创业就业扶持政策,抓好农民工、退役军人、高校毕业生、搬迁群众、禁捕退捕渔民等重点群体就业,强化“零就业家庭”托底帮扶。聚力打造秦巴风情园“精品一条街”、汉水明珠“创业示范一条街”,着力创造更多灵活就业机会。实现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1.2万人、转移就业3.3万人,新增城镇就业1200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以内。深入实施全面参保计划,加强劳动者权益保护,持之以恒整治欠薪顽疾。
          扩大公共服务面。深化“三五三”教育发展战略,持续优化资源配置,改善办学条件,抓好石中迁建项目前期,确保恒大小学建成投用,新增学位1500个。深化与省内外名校合作,力促高考一本上线人数及考入“双一流”大学人数实现新突破。坚持和完善校企“双元制”职教模式,抓好省级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创建工作,建立电子线束、智能制造业培训基地,服务县域产业发展需求。严格落实“四方”责任,坚持“四早”原则,强化“人”“物”“技”同防,抓好关键场所、重点人群管控,全力阻断病毒传播途径。坚持应接尽接、能接尽接,扎实开展疫苗接种工作。深化县域医共体试点工作,加快中医院迁建、县医院住院综合楼及传染病区项目进度,持续推进重点科室、特色专科和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抓好抓实分级诊疗、远程医疗及基层医疗机构建设,确保县内就诊率保持在90%以上。巩固扩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果,加强鎏金铜蚕文化、鬼谷子文化及汉水文化保护、开发、利用和宣传推介,围绕庆祝建党100周年推出一批优秀作品。抓好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建成日间照料中心1个、幸福互助院7个、居家养老服务站3个,着力打造“石泉样板”。
          共建社会和谐体。持续深化平安石泉和法治石泉建设,落实以书记民情“三本账”为统揽的社会治理“3311”机制,启动国家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创建,建成国家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县。巩固扫黑除恶成果,创建无黑无恶示范县。加快“雪亮工程”建设运用,多维度完善社会防控体系,实现打击防范传统犯罪与新兴犯罪“质效双提升”。严打套路贷、非法集资、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持续深化“破小案、暖民心”活动。坚持和完善信访法治化“五个三”模式,加大重复信访治理、积案攻坚化解力度,着力防范各类风险。强化道路交通、建筑工程、食品药品等领域安全监管,全面加强防灾减灾与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坚决防范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八)坚持勤政廉政,全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新时代新征程,唯有担当实干,方能不辱使命。始终把政府自身建设摆在突出位置,驰而不息转作风、优服务、提效能,做新时代的弄潮儿。
          打造法治政府。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切实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权必须为。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县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认真办理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健全政府决策机制,加强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和风险评估。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让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提升行政效能。落实“勤、快、严、实、精、细、廉”要求,坚持和完善“三单”管理,做到一个项目、一名主要领导、一名分管领导、一名干部、一抓到底,实行月评比、季观摩、年排名。贯彻落实《政府督查工作条例》,坚持每月一督查、每月一晾晒,做到说了算、定了干。全面推行“量晒究”“红黄蓝”预警制,对重点工作任务、重点项目和企业包抓情况定期通报、公开晾晒。坚持以实绩论英雄,对重点工作继续实行单项考核,严格兑现奖惩。
          坚持廉洁从政。持续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以案促改”专题教育成果,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广大干部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一批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实际问题。持之以恒重拳整治“四风”突出问题,树牢过“苦日子”思想,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把有限的财力用于保障发展和改善民生。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加强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监管,严查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坚决惩治各类腐败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立足新起点,我们豪情满怀,实现新跨越,我们重任在肩!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担当作为、创新实干,矢志拼搏、勇创一流,为奋力谱写石泉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