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公开数据统计
        主动公开
        288371条
        依申请公开
        100条
        依申请数量
        291条
        依申请办结数量
        224条
        公开信息排行
        • 本月排行
        • 年度排行
        • 市乡村振兴局

          (18)
        • 市政府办

          (16)
        • 市水利局

          (12)
        • 市自然资源局

          (11)
        • 市科技局

          (7)

        紫阳县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索引号 719776475-GK-2021-0082 发布日期 2021-03-23 19:35
        来源 紫阳县
        内容概述 紫阳县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字体: 分享:
        2021年3月16日在紫阳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紫阳县人民政府县长 陈莲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0年和“十三五”工作回顾

          2020年是紫阳发展历程中极为特殊、极其艰辛的一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在县委的坚强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六稳”“六保”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主要经济指标降幅逐月收窄,县域经济持续恢复向好。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00.5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8.4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68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5亿元,财政预算支出48.5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7476元和10861元。
          (一)脱贫攻坚圆满收官。深入推进“五大工程”,扎实开展“三排查三清零”“对标补短”行动,1923户3691名剩余贫困人口如期脱贫,“两类人群”全部纳入动态监测帮扶,脱贫成果持续巩固提升。整合财政涉农资金4.64亿元,实施扶贫项目1195个。新增小额扶贫贷款1亿元,兑付产业直补3370万元,50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实现实体化运营。筹集扩内需促消费资金300万元,通过消费帮扶带动销售特色产品1.46亿元。发展新社区工厂20家,组织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5.8万人,免费技能培训8478人。建成搬迁后扶项目114个,腾退复垦旧宅基地7127亩。各级反馈问题全面整改落实,完善五大类长效机制1657个。顺利通过国家脱贫攻坚普查、国家建档立卡数据质量评估核查、中央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评估考核,脱贫成效得到充分肯定。
          (二)疫情防控扎实有效。始终把人民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及时部署、果断决策,扎实开展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坚决阻断疫情蔓延扩散,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时刻绷紧疫情防控之弦,因时因势调整防控重点,落实落细常态化防控措施,加强“四类重点人群”排查检测和健康管理,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果。县镇医疗机构预检分诊、发热门诊建成投用,在全市率先开展重点人员DR影像筛查。投用核酸检测实验室3个,开展核酸检测21169人次,环境物表采样检测1285次。累计排查来紫返紫和入境人员9053人,隔离观察3655人,6名患者全部治愈,2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河北。年度投入疫情防控资金4131万元。全县无新增本地确诊病例,实现确诊病例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境外疫情零输入目标。
          (三)经济发展加快恢复。统筹抓“六稳”促“六保”,全力稳投资稳增长,重点保主体保就业,出台应对疫情支持政策和46条措施,落实减税降费3171万元,财政投入1.33亿元,设立风险补偿金3000万元,投放特色产业贷1亿元,市场主体复工复产复市率98.2%,“点对点”输送农民工49批次5900人,新增城镇就业2441人。创新举办“云约紫阳”网络招商,组织上海、太原、榆林等招商推介活动,引进招商项目44个,落地亿元项目6个,荣获2020年度全市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单位。抢抓中省市应对疫情稳增长政策机遇,实施重点项目195个,北沔公路改造、神农富硒产业园区等93个项目投产投用。培育“五上”企业16户,新增市场主体5170户、增长14%。县政务服务中心荣获全国最具标准化管理政务服务大厅。
          (四)产业质效稳步提升。大力推动茶产业全域绿色生产,推广标准化建园,加快园区化发展,支持企业扩大产能、拓展销售,积极促进与科研院所科技攻关和产品研发,茶叶亩均产量、收益整体提升,县硒资源开发研究院成为全市首个获得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合格证书的科研检测机构。成功举办纪念紫阳富硒茶专家评定30周年座谈会,组织云上开园节、春茶采摘季、网上直播带货等活动,赴榆林、西安、杭州等地开展专场推介,紫阳富硒茶交易中心开业运营,中茶牌紫阳富硒茶、茶棒茶等新产品上市销售。新建标准化茶园8427亩,建成可视化溯源基地50个,年产茶叶8805吨,实现一产产值21.09亿元、综合产值50.1亿元,同比增长16.8%、13.3%、12.1%。县产业园区新建标准化厂房5万平方米,引入企业5家,产值占规上企业产值35.3%。老城记忆特色旅游文化街区潘家坡区域开工建设,茶马古道文化旅游区景观提升工程快速推进,擂鼓台旅游公路、郭家梁民宿改造等项目进展顺利,县游客接待中心、画舫投入运营,青中村入选全省乡村旅游示范村。
          (五)城乡建设协调共进。541国道和平至高速路引线桥段开工建设,河堤路内侧及石梁子片区棚户区改造、月畔湾社区、三岔路口滑坡治理等项目快速推进,县城水源地迁建、环城路农贸市场等工程建成投用,滨江生态广场地下通道、环城路、神钟路、会仙路、桥沟路改造项目竣工通车,县城至向阳、茶山公交专线开通运营,城市形象和品味不断提升,荣获省级生态园林县城、2020年全省县城建设示范县。焕古镇、洞河镇成功创建国家卫生镇,蒿坪富硒康养小镇、焕古硒茶小镇加快建设,贾坪、营梁等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取得新进展。中省环保督查“回头看”反馈问题基本整改到位,秦岭、巴山生态保护持续加强,汉江水域禁捕退捕、石煤矿山综合整治扎实推进,建成集镇一体化污水处理工程7处,新营造林9.24万亩,空气优良天数达357天。
          (六)民生保障全面加强。民生支出40.2亿元,占财政支出的86%。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4.4%、7.6%。投资2.1亿元改善58所学校办学条件,补充新任教师288人,成功创建“双高双普”合格县。省级健康促进县创建通过评估验收,我县被确定为全省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第五届汉江公开水域冬泳赛成功举办,焕古镇、营梁村、焕古老街入选全省第三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街区,紫阳毛尖茶、紫阳蒸盆子制作入选全省首批非遗工坊,县融媒体中心、文化馆、图书馆投入使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有序开展。村“两委”换届全面完成。“两中心、三制度、四网络”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得到省市肯定,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做法在全省推广,荣获2020年度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县。安全生产、市场监管、防灾减灾工作扎实有效,“平安建设”满意度达到97.69%,为历年最高。
          (七)作风效能不断提升。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扎实开展赵正永严重违纪违法案以案促改,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持续加强。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34件、政协委员提案46件。经营性事业单位改革稳步推进,财政所、司法所体制改革基本完成。健全效能督查、效能审计、效能监察三位一体工作推进机制,回复办理群众诉求和建议4516件,“三公”经费压减19%,会议、文件、检查分别精减5%、3%、13%。国防动员、双拥、老龄、统计、金融、供销、邮政、气象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经济发展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各项工作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全县上下迎难而上、共克时艰,以艰辛努力和超常付出,打赢了脱贫攻坚收官战和疫情防控阻击战,推动各项事业和民生福祉取得新进步。一年负重前行、克难奋进的真实写照,正是过去五年紫阳人民不甘落后、苦拼实干的生动缩影。五年来,我们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力推进“五大战略”,持之以恒补短板、强基础、促赶超,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顺利实现“十三五”圆满收官,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五年来,我们决战深度贫困,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全面推进“五大工程”,精准落实“八个一批”,举全县之力攻克深度贫困。累计投入资金94亿元,实施各类扶贫项目8424个。发展现代农业园区86个、专业合作社419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和互助资金协会覆盖所有行政村,中长效产业覆盖全部贫困人口。免费技能培训3.8万人,公益岗位安排就业6750人。完成搬迁19291户64168人,改造危房3058户。建成村“两室”238个,通村组道路2145公里,农村饮水工程1390处,改造户表9.6万户。教育、健康、兜底等脱贫措施精准落实。全县39994户132367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33个贫困村全部退出,顺利实现整县摘帽目标,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得到根本解决,紫阳人民一个不少迈入小康。
          五年来,我们加快追赶超越,综合实力实现大幅跃升。全县生产总值由74.6亿元增加到100.53亿元,年均增长6%。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88亿元,是“十二五”的2.1倍。财政支出规模由21.3亿元增加到48.5亿元,年均增长18.5%,累计公共财政支出174.7亿元,是“十二五”的2.7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9.9亿元增加到38.68亿元,年均增长10.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由26878元、8589元增加到27476元、10861元,收入比由3.13缩小至2.53。全县经济总量跨越百亿大关,发展质量效益稳步提升,2019年县域GDP排名全省第30位,比2015年提升14位。
          五年来,我们推动转型升级,绿色产业持续发展壮大。三次产业结构由14.8:56.5:28.7优化为17.7∶40.4∶41.9。创建茶产业四大体系,茶叶产量增长38%、产值增长127%。紫阳富硒茶被认定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名录,成功注册马德里国际商标,品牌价值达62.22亿元。我县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连续三年荣膺全国茶业百强县。县产业园区被确定为省级示范县域工业集中区,引入企业32家,产值增长1.3倍。“一城三镇”旅游发展格局初步形成,茶马古道文化旅游区跻身3A级景区,成功创建任河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我县获评中国最美茶乡,“汉江画廊·茶歌紫阳”旅游品牌知名度全面提升。建立电商十大服务体系,建成县电商孵化服务中心、智慧物流中心和183个镇村服务站点,农村电子商务蓬勃发展。
          五年来,我们守护绿水青山,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山水人文县城、新型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一体推进,河堤路综合改造、西门河新区、仁和千户社区、541国道紫阳段、汉王跨汉江大桥等重点项目相继实施,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实施棚户区改造7.39万平方米,建设保障房6527套,城镇化率达51%。培育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1个、示范村2个,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1个、国家森林乡村3个,全省旅游特色名镇1个、美丽宜居示范村3个,省级卫生镇实现全覆盖。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明显,河湖长制全面落实,“五边五治、四化四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部达标,建成污水处理厂18个、垃圾处理场4个,绿化造林20.5万亩,森林覆盖率64.52%,汉江水质持续稳定达标,空气质量指数排名省市前列。
          五年来,我们深化开放创新,动能活力竞相迸发释放。深入开展“三大主题年”活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提升,招商引进项目121个,新增市场主体1.6万户、总量达到2.4万户。聘请紫阳发展智库专家顾问60名,引进各类人才1764名。开通全省首个县级网上办事大厅,率先推行极简极速审批模式,获准设立商标注册申请受理窗口和外商投资企业登记。“五位一体”政务公开模式得到中省市肯定,“全程代理”政务服务模式在全省推广,“一次办成、一窗办好”改革举措在全市复制。技能扶贫经验入选全国优秀扶贫案例和全球减贫最佳案例,健康扶贫经验入选国家基层健康扶贫典型案例。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农业农村、社会事业、综合执法等领域改革取得新成果。
          五年来,我们坚持共建共享,人民生活得到显着改善。累计民生投入141.1亿元,是“十二五”的2倍。新增城镇就业1.1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乡居民医疗参保率99.45%,基本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99.8%,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4.9亿元。建成向阳恒大中心学校和12所幼儿园,130所中小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根本改善,高考本科达线人数连续十四年保持增长。县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二甲”综合医院,县中医院新院建成投用,新建镇卫生院4所、标准化村卫生室152个。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达标,紫阳民歌剧入选国家剧种,我县被命名为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七五”普法全面完成,基层治理能力持续提升,荣获全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县,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五年奋斗收获硕果,多项工作走在全国和省市前列。商事制度改革、“五窗联动”政务服务工作两次荣获国务院通报表彰,先后荣获全国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县、全国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试点县、全国科技扶贫示范县、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茶业发展示范县、全国魔芋产业重点县,荣获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试点县、全省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先进县、省级文化先进县、全省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县、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全省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县、全省县城建设先进县、全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全省山林经济发展示范县。我县两次接受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三次荣获省、市级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优秀单位,69个集体、276名个人荣获中省市脱贫攻坚表彰奖励。荣获2019年全省践行新发展理念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县,两次位列全市目标责任考核优秀等次。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是紫阳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根本性变革、实现整体性提升的五年,也是全县人民获得感更多、幸福感更足、安全感更强的五年。这是县委统揽全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同心奋斗、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离退休老同志、驻紫武警官兵,向参与帮助紫阳脱贫攻坚的中省市帮扶单位、常州市新北区协作单位、社会扶贫力量和扶贫援建干部,向关心支持紫阳建设发展的各级领导、各位朋友、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五年实践启示我们,推动紫阳高质量发展: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不移贯彻落实省市县委决策部署。人民至上是根本前提,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努力为人民创造高品质生活。加快发展是根本任务,必须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全面推进“五大战略”,不断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开放创新是根本动力,必须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促发展,把紫阳放在全国全省全市大局中谋划定位,扩大开放合作,激发创新潜能,构筑紫阳发展的新优势。务实重干是根本要求,必须坚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强化系统思维,凝聚各方力量,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年接着一年干,奋力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认识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一些深层次问题:发展质效还不高,县域经济总量偏小,转型升级步伐不快,新型城镇化水平低,乡村振兴任重道远。动能活力还不足,开放程度低、创新成果少、科技支撑弱,重大项目、支柱企业、各类人才欠缺,产业层次低,标准化、链条化、品牌化水平不高,发展环境有待改善。民生供给还不优,巩固脱贫成果任务艰巨,交通、环保、水利、网络等基础设施还有短板,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保障与群众期盼还有一定差距。作风能力还不强,少数单位和干部思想观念不解放,学习研究政策不深入,担当作为劲头不足,能力效率有待提升。我们将直面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予以解决。

          二、“十四五”发展思路和目标任务

          “十四五”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紫阳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绿色崛起的关键时期。我们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努力把发展的宏伟蓝图和人民的共同期盼变为美好现实。
          “十四五”时期发展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和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通落实“五项要求”“五个扎实”,坚定不移践行新发展理念,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实施生态立县、产业强县、文旅兴县、创新活县、惠民安县战略,构建“一带引领、两轴驱动、三区协同”发展格局,建设富裕、文明、幸福、和谐、优美新紫阳,奋力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经济总量和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富有紫阳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初步形成,高质量发展格局基本建立。文化事业更加繁荣,文化产业突破发展,健康生活方式得到普及。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美丽城乡建设和美丽经济发展水平明显提高。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就业更加充分更有质量,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基层治理能力大幅提高,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共建共治社会治理新格局基本形成。
          (一)坚持开放发展,打造县域经济新引擎。主动融入国家和省市战略布局,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合作,更高水平走出去、更大力度引进来。实施“双招双引”一号工程,完善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突出产业链招商,引进大项目落地,大力培养引进优秀人才。推进“双百双优”项目建设,每年储备重点项目100个以上,实施重点项目100个以上,优化投资结构、优化项目管理,投建投用一批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重大项目,保持投资合理增长,加快补齐发展短板。
          (二)坚持绿色发展,打造现代产业新体系。统筹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以全域旅游引领全面发展,培育形成富硒产业和大健康产业两大百亿产业链。立足“山水硒、茶歌道”特色资源,突出“一城四镇十村”,加快核心景区、重要节点、精品线路、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旅游+”融合发展,提升“汉江画廊·茶歌紫阳”旅游品牌,创建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县。突出富硒首位产业,做优做强富硒茶产业,加快发展富硒食饮品、新型材料、生物医药产业,积极培育生态康养、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新业态,壮大新型经营主体、现代农业园区和县产业园区,着力构建特色现代产业体系。
          (三)坚持协调发展,打造生态文明新典范。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创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创新实践基地。严格落实国土空间规划,全面加强秦岭生态环境、汉江水质保护和大气、土壤污染防治,加快生态修复治理和环保设施建设,完成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以县城为主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山水人文旅游县城、特色精品集镇和美丽宜居乡村,推进跨江桥梁、干线公路等重点交通项目,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形成“一核一圈多点”的城乡发展格局。
          (四)坚持创新发展,打造基层治理新样本。坚持以改革破解难题、以创新驱动发展。统筹推进“放管服”、要素配置、农业农村、生态保护、户籍制度、基层治理等重点领域改革,突出切口小、见效快的自主改革举措,创造更多紫阳特色改革的新经验、新模式。大力推进各行业各领域创新,深化政企院校合作,搭建创新孵化平台,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促进科技创新与主导产业融合互动。深化联系服务群众“五个一”工作法,创新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建设“智慧紫阳”“数字政府”,建成更高水平平安紫阳,构建基层治理共建共治新格局。
          (五)坚持共享发展,打造幸福和谐新紫阳。紧扣民生民意导向,倾力办好民生实事,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改善人民生活品质。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多渠道促进就业创业,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坚持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加快城区教育扩容提质,推动乡村教育固本强基,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优质均衡县。加强健康紫阳建设,增强公共卫生保障能力,提高医疗健康服务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加快文化阵地建设、文化人才培养、文艺精品创作和文化产业培育,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福利设施,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新成果。

          三、2021年重点任务和工作安排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事关长远、意义重大。立足新起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坚定信心不动摇、脚踏实地加油干,认真贯彻党中央和省市县委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大力实施“五大战略”,强力推进发展赋能、提质兴业、城乡强基、民生补短四大工程,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确保“十四五”良好开局。
          今年经济发展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和8%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左右,以乡村振兴的高质量起步保障脱贫攻坚成果的有效巩固。
          围绕全年目标,重点抓好七方面工作。
          (一)以扩大有效投资为抓手,全力稳定经济增长
          坚持项目为先,狠抓“双招双引”和项目建设,精准扩大有效投资,集聚发展强劲动能。
          实施“双招双引”一号工程。坚持引资引智并举、数量质量并重、考核激励并用,主动承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产业转移,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强化“投行思维、专业团队、市场运作”,建立政府、企业、中介、商会合作招商平台,完善招商引资政策指南和项目清单,以亩均效益评价为导向,以两大百亿产业链为重点,聚焦富硒产业、文化旅游、康养医药、城镇建设和新社区工厂等领域,精准开展领导带队招商、专班招商、委托招商、网络招商。严格落实招商优惠政策审慎承诺和刚性兑现,加强项目评估论证和风险防控,推行重点招商项目全周期服务、全要素保障,力促早落地、早建成、早投用。全年包装招商项目50个以上,组织招商推介10次以上,引进亿元项目6个以上。创新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机制,对接全国一流专家团队,加快组建重点领域发展智库,完善决策咨询制度,建立紫阳籍人才回引绿色通道,优先引进紧缺专业人才。聘请智库专家顾问20名以上,引进人才200名以上。
          主攻“双百双优”项目建设。坚持高水平规划、全方位储备、多渠道争取,编制完成“十四五”专项规划,做实做深项目策划、包装和入库,完成重点项目前期100个以上,保持项目库总投资100亿元以上,争取到位资金35亿元以上。聚焦发展与民生需求,以高质量项目促进投资增长,实施重点项目150个,完成投资75亿元以上,开工建设县人民医院门诊医技综合楼、蒿坪河水系综合治理等32个项目,建成投用城镇垃圾污水处理、月畔湾小区等118个项目。大力吸引社会资本,扩大产业项目投资,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产业投资增长10%以上,民间投资增长3%以上。树立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鲜明导向,完善项目管理机制,制定全程运行监管办法,落实专班推进、清单管理、集中开工、每月调度等措施,开展“四督四保”项目督查,深化“双比双晒”活动,推动项目建设提速提效。
          (二)以推动提质增效为核心,培优做强特色产业
          坚持绿色循环发展,落实市委“一号”文件,实施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提升特色优势产业,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围绕富硒产业强链条。紧扣富硒百亿产业链发展目标,深化与中国农科院、省科技厅科技合作,完成全县富硒资源详查与综合评价,持续推进蒿坪、双安、汉王富硒产业聚集发展试点示范区建设,加快建设硒产业科研孵化服务中心,新建富硒科技馆、产品展览馆,突出延链、补链、强链,着力培育“硒+X”全产业链,富硒产业产值达到62亿元以上。坚持一业突破、多业并举,实施茶产业“八大创新提升工程”,落实茶产业创新发展“六方协议”,突出稳规模、强管理、提质效,推进“三品一标”建设,开展紫阳茶优良单株品种选育推广,完成城关、焕古、向阳片区茶园标准化改造,提高全域绿色生产水平,完善“绿红白黑调”产品体系、“十百千万”组织体系、“线上线下”销售体系和“可视可查”溯源体系,加大品牌建设、宣传推介和市场营销,推动茶产业全面提质升级,年产茶叶9500吨以上,综合产值增长10%以上。大力发展山林经济和特色养殖,扩大魔芋、林果、中药材、畜牧养殖、生态渔业等种养业规模。加快园区培优创建,培育市级现代农业园区6个以上,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争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持续推进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完成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创建,确保全国农产质量安全县创建达标。
          围绕新型工业强支撑。落实工业稳增长措施,促进新型工业健康发展,稳住工业经济基本盘。强化工业集中区对县域经济支撑作用,优化县产业园区布局,树立“以亩产论英雄”导向,同步推进园区腾笼换鸟和扩容升级,稳妥有序推动低效产能退出,积极引进产业链中高端企业入园,加快完善园区配套设施,新建标准化厂房2万平方米,引进入园企业5户,园区产值增长12%以上。支持传统产业创新发展,壮大富硒食饮品、新型材料、生物医药产业,力促天宸睿智固废资源循环利用、5万吨金属复合材料、普方中药材、佛缘茯茶深加工等项目建成投产。深化“一企一策”帮扶,梯次培育中小企业快速成长,引导潜力企业技改扩能,促进骨干企业达产增效,妥善解决中药材仓储、绞股蓝深加工等项目遗留问题。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户以上。
          围绕全域旅游强基础。坚持“旅游+、+旅游”理念,优化旅游发展布局,聚焦“一城四镇十村”,推动全域旅游固本强基,塑强“汉江画廊·茶歌紫阳”旅游品牌形象。策划县城“一江两岸三区”文旅融合项目,实施潘家坡区域旅游开发、文笔山景区改造提升、茶马古道文化旅游区(二期)建设,盘活滨江商业街,做精夜游汉江项目,推出大型茶歌实景剧《郎在对门唱山歌》,培育文笔山、汉江、县城为一体的县城旅游核心区。启动擂鼓台森林康养基地规划建设,实施擂鼓台森林公园二期改造提升工程。加快建设焕古硒茶小镇、瓦房会馆小镇、蒿坪富硒康养小镇和高桥田园风情小镇,重点培育青中、营梁、裴坝等10个旅游示范村,鼓励汉江、任河沿线镇村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形成县城引领、四镇联动、乡村互补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支持发展精品民宿,启动建设教场坝老邮局、老供销社民宿综合体,改造提升青中、贾坪、梦紫阳等特色民宿。坚持以三产带一产促二产,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乡村工坊、文创产品、休闲体验、游学培训、体育赛事等业态,打造集文化体验、有机农耕、原乡生活、寄宿康养等为一体的田园乡村社区综合体,建设高速路口旅游咨询服务站,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扩大“智慧旅游”覆盖,提升“紫阳味道”品牌,深度开发特色旅游产品,促进旅游与城市、乡村、文化、产业、康养等融合发展。深入开展四季文旅体旅主题活动,持续推进茶艺茶道、民歌民舞“五进”活动,提升紫阳旅游影响力和吸引力。
          (三)以巩固脱贫成果为首要,接续推进乡村振兴
          抢抓脱贫攻坚过渡期政策机遇,争取列入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开展常态化监测,跟踪收入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即时落实帮扶措施,防止返贫和新增致贫。加大产业扶持和消费帮扶,扩宽就近就业渠道,健全利益联结机制,促进群众稳定增收。强化搬迁后扶,完善社区产业配套、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做好社会保障政策随迁转移,促进搬迁群众乐业安居。加强扶贫资产管理,确保长期发挥效益。深化“智志双扶”,引导群众勤劳创造美好新生活。
          厚植农村发展基础。严守耕地红线,补充耕地300亩,强力整治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严防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生猪生产和蔬菜供应,立足特色资源培育壮大乡村产业,促进产业特色化标准化精细化发展。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建立物流资源信息共享平台,打造25个镇村电商标准化示范站点。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龙头企业6家、专业合作社60个、家庭农场35个,基本形成“一镇一业一龙头、一村一品一园区、一户一技一项目”产业格局。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围绕“消除空壳村、提升薄弱村、壮大一般村、做强富裕村”,用好中省市扶持项目和措施,重点抓好30个省级扶持村集体经济组织,继续抓好51个市县扶持村集体经济示范点,确保年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实现方式,建立农村闲置撂荒土地利用机制,鼓励以租赁、联营、参股等方式提高综合利用效益。发挥乡贤组织作用,实施“领头雁”、“三乡”行动等育人聚才计划,引导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发展。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坚持城乡融合、生态和谐、示范引领、分类推进,完善乡村规划体系,统筹农村建设发展。积极培育焕古镇乡村振兴试点示范镇,集中抓好1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每镇确定1个村先行推动实施,梯次推进各村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新建高标准农田3000亩,提质改造耕地1000亩。持续推进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完成危房改造400户。实施农村道路安防工程300公里,争创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完成鲶鱼河小流域治理,建成瓦房店、双桥集镇等河堤8公里,推动农村供水管理机制长效运行。建设紫阳贾坪至汉阴凤台110千伏输电线路工程,改造农村电网168.8公里。新建5G通信基站40座。深化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统筹实施51个村农村改厕、垃圾污水、村容村貌治理,创建省市级美丽宜居示范村5个、“百千工程”示范村5个、推进村50个,改善乡村环境面貌。
          (四)以优化国土空间为引领,统筹城镇协调发展
          遵循城市发展规律,统筹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提升城市品质,完善城镇功能,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
          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坚持规划引领,编制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科学安排县域经济、城镇和生态布局,实现空间集约高效利用。严格城乡规划管控,修订完善县镇村控规及详规,加快编制重点片区建设规划,深入开展违规建设专项治理,规范城乡建设秩序。突出重大战略带动,以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为重点,持续推进“五带合一”“五个融合”,全面完成县域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试点工作,积极争取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县。坚持交通基础设施先行,建成541国道和平至县城段、汉王跨汉江大桥、芭蕉跨任河大桥、擂鼓台旅游公路,开工建设和平至焕古、权河至高桥、蒿坪至黄金道路提升工程,加快构建内畅外联的县域交通路网,为优化发展布局、推动区域协同创造条件。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坚持山水共生、产城融合、人文互动、有机更新的发展理念,围绕山水人文旅游城市定位,加快城市品质提升和功能完善,提速建设老城记忆特色文化旅游街区河街区域,实施环江生态休闲文化长廊、河堤路滨江生态广场二期、县文体艺术中心、西门河城市广场及人防工程,完成紫府路改造、县城排水管网改造,优化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增强县城综合服务能力。统筹新城区开发建设、老城区更新提升,完善西门河新区、仁和国际社区配套设施,加快推进老城校场坝、石梁子片区老旧小区改造,稳步推进工商局、公路段、铁路家属院三大片区棚改,实施老旧小区改造3500户、棚户区改造487户,建设安置房628套、商品房1800套。围绕以产促城、以城兴产,积极培育夜间经济、网红经济、体验经济等消费增长点,突出硒、茶、商、养、文、宿等主题元素,丰富城市业态,发展城市经济。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逐步推进“一网统管”,推动实施垃圾分类,规范城区物业管理服务,增设充电桩10个,增加停车位100个,持续开展市容卫生、交通秩序、违规建设、噪音扰民等专项整治,巩固国家卫生县城、省级生态园林县城创建成果,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形象。
          建设特色精品集镇。坚持“一镇一特色、一镇一精品”建设思路,以“美丽紫阳·宜居城镇”为主题,推动实施“六补短、三提升”活动,加快补齐城镇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生态环保、治理能力领域短板,提升集镇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品质,打造城乡融合的重要节点和服务“三农”的区域中心。加快蒿坪副中心建设,实施蒿坪联村供水、搬迁后扶产业园道路等项目,力争进入省级重点镇序列。立足各镇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推动集镇个性化差异化发展,重点建设焕古、向阳、高桥特色小镇,集中支持洞河、汉王、双安镇,加快推进集镇扩容提质,大力改善集镇环境面貌。鼓励支持各镇开展“一村一品”、历史文化、环境卫生、生态文明、平安示范等创建活动,提升城镇内涵品味和发展水平。
          (五)以营造五大环境为重点,培育和谐发展生态
          坚持把优化环境作为发展之基、开放之首、和谐之要,聚力推进五大环境整体提升,培育更优经济社会发展生态。
          营造绿水青山的生态环境。认真践行“两山”理念,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决打好蓝天、绿水、净土保卫战,把保护秦岭生态环境、汉江水质安全作为重中之重,深入开展生态环保“五元共治、三创共建”,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坚持“五级共治”,落实国家主体生态功能区规划,严格执行“三线一单”,筑牢县镇村组户五级环保责任。坚持“五乱共治”,常态化开展秦岭、巴山“五乱”问题整治,贯彻落实“三个一律”要求,加快推进矿业权有序退出,全面推行林长制,新营造林7万亩,实施增绿添彩1000亩,治理水土流失35平方公里。坚持“五水共治”,巩固河湖长制责任体系,完成20条河流划界、9条河流岸线规划,做好汉江水域退捕禁捕和渔民转产后扶,引导小水电站有序退出,建成瓦庙、洄水、界岭集镇污水处理厂,实现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确保汉江出紫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国家Ⅱ类标准。坚持“五气共治”,落实铁腕治霾“六项措施”,空气优良天数达到322天以上。坚持“五废共治”,强化土壤污染源头管控,启动建设重点区域垃圾收集压缩中转站。深入开展“三创共建”,争创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创新实践基地,推进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省级森林城市创建,形成共抓环境大保护、共建优美新紫阳的良好格局。
          营造高效优质的政务环境。坚持创新引领、数字赋能,加快建设“数字政府”,推广应用“智慧政务”,建立一体化政务服务网络和协同办公平台,推动政务服务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深化政务公开,抓好全省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创新示范点建设,完善“五位一体”政务公开模式,推进26个业务领域政务公开工作。提升审批服务,完成第三批审批事项划转,优化“五窗联动”政务服务模式,加快县镇村政务服务体系“十统一”标准化建设,扩大“一件事一次办”和一网通办、跨域通办、掌上可办范围,推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全面开展政务服务“好差评”。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深化“双随机一公开”联合监管,创新运用互联网+、包容审慎等监管方式。高效办理12345市民热线工单,及时回应县长信箱、政务新媒体等群众诉求。
          营造公平法治的营商环境。坚持发展指向、市场导向,树牢“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个个都是紫阳形象”意识,以更大力度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严格落实减税降费、惠企纾困政策措施,创新财政资金支持投入方式,加快县属国有企业和投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整合。出台促进龙头企业稳定发展实施意见,深化“五个一”重点企业帮扶机制,开展“百名干部进百企”活动,深入企业帮疫情防控、帮用工保障、帮稳产达效、帮政策落实,“一企一单”解决急需问题,倾力支持企业稳定发展。用好省市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举措,落实营商环境“直通车”机制,成立民营企业法律服务中心,建立“免打扰”服务、政银企对接、涉企问题直报等制度,严厉打击破坏营商环境行为,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营造重商亲商安商的浓厚氛围。全年净增市场主体3500户以上、培育“五上”企业10户以上。
          营造开放包容的人文环境。深入推进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隆重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活动。紧扣“新时代、新紫阳、新气象”主题,积极倡行光盘行动、节能节水、绿色殡葬、诚信建设、礼让行人等新风尚,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启动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和群众文明素养。深入挖掘利用紫阳优秀传统文化,活态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组织开展新风惠民、书香紫阳、文化下乡、全民健身等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深化“诚孝俭勤和”新民风建设三年提升行动,传承勤劳质朴、尚德重礼、宽厚包容的传统美德,革除人情攀比、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讲好紫阳故事,弘扬紫阳精神,树立亲和友善、开放包容、健康文明的紫阳新形象,增强开放发展的竞争力。
          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创新“三治融合”有效路径,完善城镇社区、乡村服务治理体系。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严厉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行为,重拳整治治安突出问题,创造良好社会治安环境。用心用情做好人民信访工作,深化集中治理重复信访、化解积案专项行动,积极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坚决遏制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加强食药安全监管,严控冷链食品风险,保障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全面推进全国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加强应急管理和救援演练,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建设更高水平平安紫阳。
          (六)以创造品质生活为目标,切实保障基本民生
          始终把民心作为最大的政治和追求,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不懈办好民生实事,着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
          防控疫情安民心。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压紧压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人物同防”措施,深入开展疫情防控十大行动,严密做好重点场所防控工作,切实加强重点人群健康管理,坚决守住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深化“健康紫阳”建设,推进县镇村三级公共卫生机构提升达标,推行党委领导下的县级医院院长负责制,建成城关镇中心卫生院,引进招录卫生专技人才20名,提升卫生健康服务水平。
          抓好就业稳民心。落实稳就业政策,加大就业服务和创业支持,实施“五个一批”就业计划,重点保障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和城镇困难群体就业,新增城镇就业2200人以上。围绕社区工厂用工、乡村经理人、民宿管家等就业需求,开展免费技能培训3000人以上。发展新社区工厂15家,引进总部企业3家,就近就业1000人以上。落实重点项目和产业园区吸纳就业300人以上。公益岗位保障就业3000人以上。鼓励发展电子商务、直播带货等新模式,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000万元,带动就业500人以上。
          发展教育顺民心。巩固提升“双高双普”创建成果,启动国家义务教育发展优质均衡县创建。持续改善办学条件,启动县职教中心扩建,新建紫阳中学学生公寓、毛坝中学综合楼、高滩初级中学学生公寓、蒿坪小学学生食堂、瓦庙镇中心学校综合楼,建成瓦庙、高滩、红椿3所幼儿园。加大教师招录力度,新补充教师180人,培养“三级三类”骨干教师80名以上。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学前教育普惠发展,提升义务教育质量,高考本科达线人数保持增长。
          提升保障暖民心。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进医保支付制度改革,落实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严格城乡低保动态管理,完善综合性社会救助体系,全力兜好民生底线。优化提升养老服务设施,完成县养老公寓市场化运营,规范镇敬老院运行管理。深化“双拥”共建,扎实做好退役军人联系服务工作。支持慈善事业发展和志愿者服务活动,保障妇女和未成年人权益,关爱残疾人和特殊困难群体。
          各位代表,民生连着民心、实事体现民意。今年,我们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梳理了12件民生实事候选项目,提请大会全体代表票决。我们将认真抓好实事办理、坚决兑现承诺。
          (七)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旗帜鲜明讲政治,建设学习型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学笃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精心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心系“国之大者”,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创新开展每月一次政府党组集中学习,全面加强干部能力培训培养,增强“八大本领”,提升“七种能力”,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县委决策部署。
          崇法善治守规则,建设法治型政府。认真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落实《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全面启动“八五”普法。坚持用法治给行政权力定规矩、划界限,进一步健全政府规章制度、规范行政决策程序、提升依法行政水平,把政府各项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全面履行职责。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六大”工程,加快创建省级法治政府示范县。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严格执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提高代表建议和委员提案办理满意度。
          驰而不息优作风,建设服务型政府。深化联系服务群众“五个一”工作法,秉持“开放开明、敢想敢干、善作善成、创先创优”理念,推动工作实打实、服务点对点、政企手牵手、干群心连心。坚持目标、问题、结果导向相统一,落实工作清单化、推进专班化、暗访常态化、考核精细化,用好行政效能督查、行政效能审计、行政效能监察“三位一体”工作推进机制,以钉钉子精神把各项工作任务一抓到底。坚持不懈优化作风、提升效能,贯彻落实“勤快严实精细廉”要求,坚决整治消极萎靡、拖拉推诿、维持应付、造势虚假、马虎草率、粗糙疏漏、谋私贪腐等不良风气,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生态。
          一以贯之严监管,建设廉洁型政府。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加强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引导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摒弃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树牢过“更紧日子”的思想,加强财政绩效管理,压减“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紧盯项目建设、资金使用、国有资产、资源配置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支持纪委监委履行监督职责,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让清正、清廉、清明成为政府最鲜明的底色。
          各位代表,回首“十三五”,我们干字当先、矢志赶超,脚踏实地推动紫阳改革发展实现新跨越;展望“十四五”,我们使命在肩、信心满怀,铿锵激越踏上全面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保持低调务实不张扬、埋头苦干的作风和干劲,树立勇立潮头、争当时代弄潮儿的志向与气魄,只争朝夕、真抓实干,为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富裕文明幸福和谐优美新紫阳、奋力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而努力奋斗,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